福建高考志愿填报 填报指南 2022年福建高考志愿填报:放大格局,奔向未来

2022年福建高考志愿填报:放大格局,奔向未来

前言摘要——关于2021年高考志愿填报的一些感悟

2021年是新高考的第一年,和过去几年相比,新高考在 高考科目 专业限制 上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影响可能也会是巨大而深远的。我们的填报思路、方式、技巧也较之以往,在难度上有较大提升。

  1. 从高考科目组合上看,新高考将原来的理工类、文史类的划分方式变成物理科目组和历史科目组,且每个科目组下又各有6个不同的选科组合。高考分数出来之后,将按照物理科目组和历史科目组进行分开排名分列招生计划分开划线分开投档录取,在填报上采取的是“院校+专业组”模式。
  2. 从高考志愿填报上看,本科普通批次常规志愿填报数量一下子增加到了40个,一个院校专业组内包含若干个数量不等的专业,很多高校在招生的专业分组上出现了一些相关性不高的打包专业、冷门专业。填报时就需要更加注意区分和筛查,填报在除方向以外的决策时间上自然要比往年长很多。

总体来说,结合我们给学生进行志愿指导和录取结果来看,依然还是遵循分数优先原则,分数越高的考生,选择面自然也越广。当然,这里面也有部分高质量的中外合作院校和名校中外合作专业,因为学费相对较高的原因,给了家庭经济情况比较好的学生一些额外的选择空间。

2022福建高考志愿填报

那么,2022年的高考志愿填报,我们在2021年的基础上,又将可能出现哪些变化和方法上的补充呢?

一、继续沿用2021年的填报思路

因为2022的高考科目和专业限制和2021年差别不大,对于实行新高考3+1+2的福建考生来说,2022年的高考志愿填报依然可以继续沿用2021年的思路和方法。

关于2021年高考志愿填报的更多内容,我们在《策略篇:2021年福建省高考招生考试与志愿填报指南》和《2021年福建高考志愿填报的变化、难点与对策》中做了较为详细的说明,大家回头可以去读一读,部分内容和建议还是有一定参考意义的。

2021年的高考志愿填报,以“院校+专业组”为报考基本单位,以“平行志愿”为投档原则,依照“位次优先、遵循志愿、一轮投档、一档一投”的方式进行。不管是常规志愿,还是征求志愿,每轮次投档时考生都至多只有一次投档机会。也就是说,考生填报几个院校专业组或专业志愿,只要计算机按顺序检索后投档到某个院校专业组或专业了,该生的本轮次检索投档就结束了。即使投档后学校按规定将其退档,该生也不能再投档到其本轮次填报的其他志愿,而只能参加本轮次征求志愿或下一批次志愿的投档。

1、如何筛选普通类院校专业组和专业

第一步:通过成绩位次进行初步筛选。高考成绩位次是判断志愿填报准确性的标尺。在填报志愿时,不能简单用分数与往年做加减进行比较。尤其2021年的高考已经和过去不一样的,所以这里我们还是建议重点参考一下2021年的。考生尽量根据本人成绩位次(排名)和2021年高考考生成绩分布统计表,找到所在位次对应的分数,看看有没有变化,因为录取分数的不确定性比录取位次要高,建议以位次为主。因此,我们还要再查看该录取位次附近对应的院校专业组和专业,从而在合理区间范围内初步筛选出意向院校专业组和专业。既要避免“高分低录”的遗憾,也要防止“低分高报”而失去投档机会。但这里我们也要提醒大家,2021年的招生录取数据不能直接拿来对照选择院校专业组和专业,只能作为参考,做好梯度很重要。

第二步:了解意向院校专业组和专业。除了根据分数和位次,筛查出可选院校和专业的区间外,对初步筛选出来的院校专业组和专业进行全面了解,包括院校招生录取规定和办学情况等,也十分重要。具体内容上可详见各高校公布的2022年招生章程,可访问各高校网站查阅招生章程。这里提醒大家,一定要认真阅读院校录取规则,如专业安排办法、单科成绩、身体条件、外语语种、选考科目等具体要求。不符合报考条件的院校专业组和专业一定不要填报。对于不明确之处,可直接向高校招生办咨询。通过全面了解后研判是否作为最终填报的院校专业组和专业。

2、如何科学合理确定“院校专业组”志愿之间的顺序和梯度

平行志愿是平行且有顺序排列的志愿,考生填报志愿时要将志愿合理排序,“院校专业组”志愿之间适当拉开一定梯度,避免因填报的院校专业组层次相近且录取成绩相对较高,而造成整体滑档。

首先,我们可以选择若干个想上且有一定机会够的上的院校专业组作为第一层次志愿,因为概率相对较低,且更倾向于名校原则,因此不妨暂定5~10个左右。

其次,重点选择与本人成绩位次相匹配、录取把握较大的院校专业组作为中间层次志愿。这个层次的志愿是考生有较大可能录取的院校专业组,因为有可能出现重复的学校且专业有一定的保障,可以选20~25个。

最后,选择5个保险系数高的院校专业组作为保底志愿,尽可能避免“滑档”。

切记,无论怎么选,专业一定要服从调剂。同时,还要注意到因为不同高校对进档考生的专业录取规则是不同的,有的实行分数优先,有的实行志愿优先,有的还设定专业级差等。因此,要考虑专业录取规则等因素来确定考生所报院校专业组中的专业志愿顺序。

二、选择一个更加宏观的填报视角

2021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达到了空前的1078万人,相较于2020年增加7万,报考人数创历史新高;2022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超过1193万,比2021年增加了115万人,整体比例上高出了10.7%。面对如此数量庞大的考生群体,背后自然也需要一个庞大的高等教育体系来支撑。

每年高考志愿填报的时候,考生和家长们一定很想知道:全国一共有多少所大学,这些院校分布在哪些地方?北京、上海有多少所高校,国内各省份、城市所拥有的院校数量、硕博士学位点、就业率和就业前景如何?985工程、211工程、双一流以及华东五校、C9联盟、五院四系等这些名校标签都是怎么来的?如果想读金融,两财一贸会是否依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厦门大学有哪些好专业可以推荐……

关于这些问题,我们曾经在《中国大学3000所,本科专业800个, 你将如何选择》也做了非常详细的介绍和说明。在文章中,我们继续强调了城市、大学和专业三大核心要素在高考志愿填报时的重要地位,也围绕大学、城市和专业三个方面的相关内容进行发问,并就以往读者的共同思考和问题做了解答。今年的这篇文章,我们将会把去年文章中的复杂信息内容优化成一个宏观的视角,在原有经验基础上,增添了一些新的思路和考量。

1、为什么首选要素是城市

过去我们常说,能上985不选211,但实际上“贵”为211的上海财经大学,其高考录取分数已经多年排在一众985之上,时常可以跻身物理学科组受欢迎的TOP15梯队和历史学科组的TOP10梯队,这背后是城市实力的反馈,也是行业优势的奖励。

一线城市的优势明显,因为这里的公司和社会经济资源丰富、成长空间大,单从年轻人就业和职业发展来看,首先一线城市肯定是没有问题的。大城市会越来越大,这是不可逆的趋势。如果一个优秀的人独自回到家乡,其实是加速了专业性的折旧。所以,高考志愿填报的首选因素依然是城市,并且这条规则同时适用于成绩好和成绩一般的学生。毕竟,大多数综合排名100名以后的大学,除了极个别学科外,实力上也没有太大差别,这时候报考一所大城市的高校,毕业后留在大城市工作反而是有利的。

我们认为,城市的问题不是绝对的,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如果成绩好,有机会冲击一下名校,也不可能舍弃一所二线城市的名校,去选择一线大城市的普通大学。那么,大学和城市之间该如何抉择呢?这就得分析全国名校在各地区的分布情况。

2、名校在各大城市的分布

首先我们看一张图,从全国地理区位视角出发看名校:

这是国内42所双一流大学(39所985工程和3所211工程,36所A类双一流和6所B类双一流)在各片区、省市的分布情况,让我们一目了然各地区都有哪些优质高校,有助于平衡选择城市和选择大学之间的矛盾。

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从片区维度上看,华东地区和华北地区是全国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比较多的地方,分别有11所和10所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从省市维度上看,北京毫无疑问是双一流大学更为集中的城市,有8所,这里面就有清北神话、文科第一的人大;其次是上海,有4所,即著名的上海四校;第三,则是西北片区的陕西西安,有3所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此外,中南片区也有多达6所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且综合实力很强,比如樱花集团的两所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在各大榜单上的排名都非常靠前。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不能选到北京、上海的985高校,是讲究一下当地的211,还是考虑其它城市的985?

比如,天津的城市竞争力虽然比不过上海,但是天津大学、南开大学依然是比除了上海四校之外,其它上海学校(上海财经大学只是录取分数高,不代表综合实力强)更好的存在。同样的,湖北的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也是TOP15的常客。成都的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江苏的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福建的厦门大学也是兼具城市和学校并重的。如果不嫌弃地方偏远,位列C9的西安交通大学和全国唯一拥有三航专业的西北工业大学,也有很好的入选理由和发展空间。此外,国内已经有不少高校南迁,比如哈工大在深圳的校区,北师大在珠海的校区等等,都是可以纳入重点考量的。

上述这些思考,都有助于你解决好选择大学优先和还是选择城市优先的矛盾。

3、加入专业维度的考量

3.1 了解专业前景要找业内人士

不用说高中生,就是大学老师,估计对自己学校的专业及对应课程的具体内容,也不能说了解地很透彻。考虑专业的选择,我们既不能蜻蜓点水,听某个老师说这个专业好不好,有多少老师有真正实际工作过;也不能钻牛角尖,非要把每个招生专业完全调研清楚。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因此,我们认为,对专业的了解,同样也要有宏观视角。先看看这个专业,归属那个学科门类,因为这个关系到你将来拿的学位,是经济学学士,还是管理学学习。比如你如果读会计这个专业,很多人就以为会计是经济学的专业,而实际上会计归属工商管理类,拿的是管理学学士学位。除了参考专业目录外,我们认为还可以多找找读过这个专业的学长学姐,听听他们对于专业学习的看法,也向相关业内人去了解这个专业之后将来能干什么,从事的是什么行业,能去哪些单位工作,发展前景怎样,比较可靠

3.2 文科生可以优选大学次选专业

知识的更新极快,知识的生命周期也很短。有一项数据表明,大学所学课程内容的时效性会以每年25%的速度衰减,基本上你大四毕业的时候,大一学到的东西就没什么用了。对于这种说法,我们持一定的保留意见,毕竟医学生和诸如强基计划的理工类学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扎实文化基础。但如果是人文社科类的应用型专业,文科生的课程内容、学习强度、入门门槛相对就要低很多。因此,历史学科组的学生在高考志愿填报的时候,是可以放开对专业的过分限制,择优考虑首选大学的

4、关于专业和学校的一点补充

  1. 现在很多好的大学,一开始对于专业也没有特定的细分,招生时会以人文试验班、理工实验班、数理综合班的形式进行,大一的基础课都上一样的,等到大二、大三的时候再根据学生成绩和意向具体分专业和分班培养。
  2. 如果家庭经济不错,中外合作办学的大学,以及名校的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有不少办学质量还是值得肯定的,可以适当考虑的。因为这些学校和专业每年的学费很高,不是所有家庭都可以负担得起,竞争没有那么激烈。

三、如何做好城市、大学和专业三要素的平衡

1、文科学生和理科学生报考志愿,对三要素的选择排序是不一样的

高考志愿填报时如何挑选好大学

1.1 文科专业-历史科目组

前面说了,报考文科专业的同学可以优先考虑学校,其次是城市,最后是专业。

2.2 理科专业-物理科目组

理科专业的同学,尤其是只能报考100名以后学校的,虽然也可以把城市前置,就但同时还是得慎重考虑一下专业的重要性。如果我们出身平凡家庭,又不能考到985的话,那么有一技之长在手,至少可以保证就业,先把自己养活了,然后才能考虑梦想。但相对而言,技能型的专业其实对于学校和专业的考量也没有那么突出,要知道很多软件工程的编程高手,也并非是计算机专业出身。普通的本科大学,这类专业的定位更多是偏应用型的,应用型的专业通过自学的成材率还是比较高的,关键在于兴趣。因此,对于有能力报考综合实力100名以大学的理科生来说,同样也是优先考虑大学,其次城市,最后是专业;对于只能报考综合实力100名以后大学的理科学生来说,我们的建议是优先考虑城市,其实是专业,最后才是大学。

2、参加强基计划和报考提前批,需要有长远规划

这里我们重点讲一下强基计划和提前批以及医学类专业的报考,因为这些专业相对比较特殊,或者说专业属性更强,学习和将来就业的关联度、紧密性更高。这部分的报考,主要是冲着专业去的,因此选择的焦点就集中在大学优先还是城市优先上。因为专业好坏跟学校级别相关性更强,能上985自然不选211。

2.1 强基计划

强基计划设立的目的主要是选拔和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信息学、生物学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从专业导向上看,强基计划针对的专业,基本上集中在相对冷门、较难市场化、研究性质突出的领域。

2022年是强基计划实施的第三年,相比2021年报考人数直线下降了100多万人次,成为强基计划实施三年来报考人数最低的一年。除了2022年首次开展强基计划招生的湖南大学、东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3所高校外,其余学校报考人数均有下滑。在首届报考人数超百万人次时,大多数高校均没有招满计划,出现报名热、招生冷的现象,而现在强基计划或面临报名冷、招生冷“双冷”局面。大概是因为大部分试点高校都有本科不能转专业的限定,而考生对专业选择存在明显偏好,认为基础学科毕业后直接就业的机会狭窄,所以导致过去两年间,不少拔尖的考生果断放弃强基计划。无论是强基计划,还是被替代的自主招生,本质上都是高校和学生之间的一种选择博弈,二者可以共存的点在于强基计划的专业内容和培养形式,是不是考生真正感兴趣并且可以接受的,考生能否对这场学习和工作持久战,有足够的接纳度。

2.2 提前批专业

每年高考志愿填报的时候,有很大一部分的家长和考生在面对提前批的选择时,往往抱着一种心态,“提前批不录取也不影响后面的选择,等于是多了一个机会,不填白不填”。其实这种想法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如果后面可以选到的专业比提前批更好,那怎么办?

因此,在考虑提前批报考问题时,先要了解一下提前批有哪些专业?

提前批主要集中在军事院校、公安院校、司法院校、航海类院校及其它特殊招生专业和院校(比如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学院等),还有就是公费师范生和港澳地区的学校。提前批的院校和专业,以定向培养为主,除了总分外有的还要考评单科成绩外,有的还有特殊的体检和严格的政审要求,重点是你只能选择一种类型报考,不同类型之间不能兼报

总体来看,提前批的专业选择面很窄,且被提前批录取之后就不能参加普通批次的竞争了。看似提前批多了一个选择,但实际上也把后面的路给截断了,选择的空间反而变小了。因此,除非你的专业导向很明确,就是要参军或者当警察、当老师,否则报考提前批只是着眼于多一次选择机会,但如果被录取,也意味着后面的选择被放弃了。

文末小结

关于高考报志愿的最终决策方向,必须明确的是关键价值优先的原则,这里总结四点:

1、一般情况下:城市> 学校> 专业;

2、尽可能选择一线城市,选择综合性的一流大学;

3、中等水平的理科生在专业上多参考应用型学科,重点关注技能实操类专业;

4、专业选择和择业方向,尽可能靠近家庭社会资源。

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知识类内容,即对知识和经验的公益性普及,不涉及产品、服务、企业和商业交易等,旨在为帮助各位考生和家长填报高考志愿时出一份力。文字、图片等素材有些摘自网络,内容和数据仅供参考(部分国内高校和专业介绍,暂未包含港澳台地区),本站不对其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担保、暗示和承诺。大家如果有更多好的方法欢迎多提建议,如果遇争议、侵删可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进行补充、优化和整改。https://www.8mgaokao.com/3495.html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459441913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987753261@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
首页
微信
电话
搜索